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少時潔西卡退團內幕:公私不分、大搞副業?

韓國天團少女時代成員Jessica(潔西卡)今(30)日自爆遭公司與其他成員們要求退團,震驚粉絲,外界好奇Jessica退團是否與緋聞男友權寧一有關?媒體則指出,Jessica公私不分,花太多心力忙推廣與權寧一合作的時尚品牌,卻自以為能顧好少女時代的行程,可能是最大的原因。
Jessica今凌晨4時被媒體拍到與緋聞男友權寧一返國,據悉兩人是前往紐約處理Jessica個人品牌「BLANC」,沒想到隔一個小時後,她便在微博發出爆炸性的退團宣言,稍後更追加留言說「你們是我深愛的珍貴的人,所以你們有權從我口中得知真相。被我信任的人背叛讓我感到非常的悲痛,我希望你們不會像我一樣經歷這樣的痛苦」,而今早少時出國的機場照中,果真未見到Jessica的人影,更加深她微博並非被盜帳號的可能性。
Jessica今早被拍到與緋聞男友權寧一返國。(圖/截圖自《DISPATCH》網站)
Jessica今早被拍到與緋聞男友權寧一返國。(圖/截圖自《DISPATCH》網站)
八卦媒體《DISPATCH》整理出Jessica遭退團的幾個理由,首先是「公私不分」,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司同事表示「我們希望她將更多精力放到少女時代的活動上,但Jessica似乎無法分辨公事與個人事務的重要順序」,暗指她戀愛談昏頭。
Jessica近日上節目常特別攜帶自己設計的太陽眼鏡,來宣傳自己的品牌。(圖/截圖自《DISPATCH》網站)
Jessica近日上節目常特別攜帶自己設計的太陽眼鏡,來宣傳自己的品牌。(圖/截圖自《DISPATCH》網站)
接著是「投入太多金錢與精力到副業」,媒體曝Jessica與其他成員的矛盾關係約從今年八月她開創個人潮牌「BLANC」開始,而該品牌大股東就是她的緋聞男友權寧一,相關人士透露公司並非反對她有副業,而是就投入程度來看,「『BLANC』應是Jessica的第二順位,而非第一」。
再者為公司代表表示「我們同意她用自己的設計去提升『少女時代』這個品牌,但反對她利用『少女時代』的名聲去宣傳設計品」,並透露Jessica成為設計師的夢想,但近日她向公司報備說打算就讀美國學校,更預計將參加SAT考試,這一切都讓工作人員表示相當錯愕。
而少女時代行程滿檔,目前已確認的粉絲見面會更從今(9/30)起排到了明年1/4,加上此刻Jessica向公司表示要投入設計事業,公司代表透露,已向Jessica提出去留的選擇題,Jessica則說「她無法放棄其中一項」,讓公司也非常無奈。
SM娛樂今早傳出少女時代成員退團後,股價急速下滑。(圖/截圖自《NAVER》網站)
SM娛樂今早傳出少女時代成員退團後,股價急速下滑。(圖/截圖自《NAVER》網站)
韓國媒體最後爆料說,Jessica得知這樣的選擇後大喊不公平,她自認投入少女時代與副業的心力一樣多,卻無故要受到這樣的待遇,所屬的SM娛樂本來遲遲未發出聲明,則是在等待Jessica的決定,沒想到Jessica竟然提前「放炮」,在微博向粉絲哭訴所受到的不平待遇,而網友除了驚訝,也虧今年真的是SM的風波之年,前面還有EXO、f(x)等例子,平均每三個月就爆一次退團事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929香港佔中之海闊天空

香港「佔中」人數逐漸增加,有志工多處物資站,準備長期抗戰。但另一方面也傳出港警已準備第二波清場行動。以下為「佔中」最新發展:

22:11
佔領旺角的香港民眾,由滙豐銀行對面的十字路口向外擴大,在亞皆老街集會的群眾,東邊已達西洋菜南街,西邊也到砵蘭街;而留守彌敦道的民眾,北至旺角道,南至山東街,滿滿全是人海。旺角的集會雖不像金鐘有大會主舞台,但有好幾個小舞台,台上都有主持人,透過擴音器與群眾互動。

22:00
香港港大、中大、城大三所大學法律系學生團體發表聯合宣言,痛斥中國人大常委會的政改決定不合理,並有違憲之嫌,並強調人大常委和港府要求大家盲從《基本法》及人大決定的肆意詮釋,就是在是濫用法律之名,行踐踏法律之實、蔑視法治精神的表現,作為法律界的未來棟樑,要為香港法治和憲政發聲,全力支持罷課行動。

21:47
「和平佔中」昨晚至清晨在金鐘,受到警方暴力鎮壓,引來更多市民佔領旺角和銅鑼灣「公民抗命」,並要求特首梁振英下台。《中通社》晚上9時47分發稿引述主管香港澳門事務的中國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的說法,中共中央對梁振英充分信任,高度肯定港府工作,並堅定不移支持港府和特首依法施政。

21:10
香港警方撤走金鐘添美道防線,該處可自由進出。

21:07
港府教育局宣佈,灣仔及中西區所有幼稚園、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明天繼續停課。

21:01
大批佔據金鐘、旺角的市民,同步響應大會呼籲,高舉手機閃光,現場齊唱《海闊天空》,並一邊揮舞手機。而在灣仔軒尼詩道,民眾在現場播放Beyond的《我是憤怒》。

20:16
金鐘站前的民眾愈來愈多,在干諾道上,示威民眾高舉梁振英的「大頭」,往灣仔的方向緩緩移動,也有民眾往銅鑼灣方向前進。沿途民眾大喊「下台」,並報以噓聲。

20:15
早先離開添美道的「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想要重回政府總部,卻受到阻擾,政總行政署職員要求他從其他途徑回到集會現場,抱病的戴耀廷一度試著與職員理論,最後還是被迫繞道。

19:38
「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及朱耀明二人現身旺角集會現場,為民眾打氣,戴耀廷表示,各區佔領行動已連成一氣,相信集會人士會守望相助、爭取民主,兩人並未接受媒體訪問。

19:35
不少民眾下班下課後,紛紛前往金鐘政府總部前的夏愨道繼續集會,入夜後人數愈來愈多,人群已經聚集至中銀大廈一帶。

19:34
夏愨道現場民眾高呼「梁振英下台」,手中揮舞手機燈光,並齊唱《海闊天空》。

19:01
下班時間到,灣仔街頭出現大批下班市民前往聲援,灣仔入境處外的告士打道入夜後越來越多人,約有上千示威者聚集。

18:55
旺角示威人數增至3千多人,人龍沿旺角道十字路口,向大角嘴方向延伸,現場未見任何軍裝警員,只有空的警車在場,據現場消息指,有大量便衣警員在場戒備, 視察情況。

18:30
警方下午召開記者會,講述過去數日處理示威活動作出的行動,數百示威者得知消息,包圍灣仔警察總部,警方加派人手部署防線。

18:00
香港高等法院今午處理一宗性侵案,陪審團於下午5時許作出裁決,主審法官在陪審團宣布裁決後,即將案押至明天處理,並指收到通知指,警方將會清場,要求陪審團盡快離開金鐘回家。

17:20
旺角聚集的人數已逾2000人,有志工設立多處物資站,為示威者提供水、濕毛巾及日用品等。另外亦設立了兩個臨時急救站,以防有市民受傷或發生突發事件。

16:40
港府宣佈,由於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的考慮,原定於10月1日(星期三)晚上8時在維多利亞港舉行的中國國慶煙花秀將會取消。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亞運棒球中韓大戰 3:6敗韓國奪銀牌

亞運棒球中韓金牌戰在今天台灣時間下午5點半開打,中華隊派出年僅22歲郭俊麟先發,對決南韓微笑左投金廣炫,比賽過程兩隊僵持不下,但韓國最終以6:3獲勝,中華拿下銀牌。


1局上韓國2支安打和1個保送擠成滿壘殘壘,1局下中華隊陳品捷敲出一個右外野方向三壘安打,第2棒林瀚打成二壘方向的滾地球護送陳品捷回本壘,中華隊1:0領先,兩出局後陳俊秀擊出二壘安打,可惜要盜三壘時南韓籍三壘審誤判,觸殺出局。

2局上中華隊的蔣智賢在安打上一壘,可惜遭到牽制出局,比賽進行到5局上,韓國打出穿越一、二壘間的滾地安打將比數追平,中華隊換上左投陳冠宇,但潘志芳傳一壘時發生暴傳,讓三壘的跑者回本壘得分,中華隊2:1落後。

但中華小將輸人不輸陣,6局下在一、三壘有人的情況下,林瀚打出中間方向強襲安打一舉將比數追平,下一棒郭嚴文一記安打將三壘的陳品捷送回本壘,讓中華隊以3:2超前南韓。

比賽進行到8局上,中華隊觸身保送,奉送韓國1分,韓國打者羅成範、黃載均分別敲出1分及2分打點,將比數拉到6:3,直到9局結束,兩隊都未再得分,最終中華已3分之差敗給韓國,得到銀牌。

IS殺氣騰騰 7萬庫德族湧入土耳其

 伊斯蘭國(IS)好戰分子今天逼近敘利亞第3大庫德族市鎮,已有7萬敘利亞庫德族湧入土耳其。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表示,19日以來多達7萬名敘利亞庫德族人湧入土耳其,而土耳其庫德族人在邊界的團結示威引爆與安全部隊衝突。
敘利亞庫德族戰士正在土耳其援助下捍衛邊境戰略市鎮埃因阿拉伯(Ain al-Arab),抵禦好戰分子。
敘利亞反抗軍警告,若IS前進埃因阿拉伯,可能發生大屠殺,呼籲國際干預。
儘管美國承諾擴大空襲伊拉克和敘利亞的IS,卻還未開始在敘利亞展開行動。
決定逃離的庫德族人巴斯拉維(Sahab Basravi)說:「IS攻擊埃因阿拉伯時,我們嚇壞了。他們在清真寺說可能殺掉7到77歲所有庫德族人,所以我們收拾家當,立即離開。」
巴斯拉維不曾看過IS戰鬥或殺人,但其惡名已足以說服他決定離開。
土耳其安全部隊今天在邊界使用催淚瓦斯和鎮暴水槍,驅散土耳其庫德族的團結示威,稍後關閉這片地區多數過境點,包括庫德族戰士用以前往敘利亞的1個過境點。
德國外交部長史坦麥爾(Frank-WalterSteinmeier)在柏林強調,德國不會參與空襲和地面攻擊,暗示反IS陣營成員國各有不同任務。
伊拉克國防部今天表示,在法魯賈(Fallujah)附近作戰以搶救1個營的部分士兵,目前音訊全無。這個營一而再遭到IS好戰分子攻擊。
國防部在聲明中說:「我們與部分英勇士兵失去聯繫…他們在作戰中受傷。」
他說這次行動獲得美國空中支援,但未詳細解釋。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Shellshock」全球5億台伺服器 恐遭殃

多家資安公司指出,目前網路作業系統出現了一個名為 「Shellshock」(或稱「Bash Bug」)的重大漏洞,影響全球大約五億台網站伺服器和其他連網裝置,包括手機、路由器、網站主機、醫療裝置等,讓有心人士遠端透過惡意程式操作伺服器,可導致企業機密和個人隱私外洩,嚴重甚至可使網站服務中斷,或變成殭屍電腦攻擊指定目標。
外電報導,美國政府的電腦緊急應變小組和科技專家已發出警告,Shellshock會影響「以Unix為基礎的作業系統」,包括Linux和蘋果Mac OS等部分電腦作業系統存在漏洞,駭客恐利用此漏洞發動攻擊。
若遇駭 5成網站都有危險
Shellshock是系統軟體Bash中的漏洞,能讓駭客潛入掌控,以安裝程式或下達指令。趨勢科技表示,Shellshock出現在被普遍使用的系統軟體Bash中,只要是以Linux為基礎的系統都受到影響,等於全球大約五十一%的網站都有危險。與前一陣子稍影響全球數以百萬計台電腦的Heartbleed(心淌血)漏洞相較,Shellshock的影響範圍恐怕更大。
獵豹移動技術總監趙閩呼籲,企業應儘速檢查自家網站安全性,以保護服務穩定性和用戶資料安全。
趨勢科技建議,一般使用者需留意廠商的修補程式通知並立即更新,Mac使用者可透過PC-cillin for Mac協助防護。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吃得好瘦得快!早餐營養美味7關鍵

有吃早餐習慣的人,比那些不愛吃早餐的人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更多,而且比空腹的人血糖更穩定!所以,保持好身材,就從享用一頓營養滿分又不擔心發胖的早餐開始!

【吃一頓營養不發胖的早餐】
關鍵1/早餐前喝一杯黑咖啡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早餐前30分鐘喝一杯黑咖啡不僅能幫你有效地控制食慾,讓你只吃到以往食物的75%就感覺到已經飽了,還能將脂肪燃燒速度加快5%。這應歸功於咖啡所含的產熱物質黃嘌呤。
關鍵2/喝300毫升牛奶
最新研究表明,每天飲用300毫升牛奶的女性,比不攝入鈣質的女性能多減去22%的體重。
關鍵3/用全穀物食物代替精製主食
告別白米粥、牛奶吐司、饅頭等這類主食,用燕麥粥、雜糧粥、全麥麵包、山藥、紅薯等代替,這類複合碳水化合物既能快速轉化為能量為身體和大腦供能,又能提供持續的飽腹感,讓你不會產生中途覓食的衝動。

關鍵4/優質蛋白防止暴飲暴食
雞蛋、牛奶、豆漿都可以,優質蛋白有助於延緩胃的排空速度,並能保持血糖的穩定,避免因血糖波動導致暴飲暴食,也能降低午餐時對高脂肪高糖食物的興趣。
關鍵5/用果醬代替奶油
早餐愛在麵包上塗奶油、榛子巧克力醬(脂肪含量31%)或花生醬(脂肪含量53%)這些都是令你發胖的“脂肪炸彈”。不妨改一下口味,用杏醬、李子醬、藍莓醬來代替。
關鍵6/用優酪乳代替沙拉醬
果蔬沙拉自然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首選,但一定要少用沙拉醬,改用優酪乳來代替,既能補充蛋白質和鈣,還能防止被熱量炮彈擊中,要知道沙拉醬的脂肪含量大多在70%~80%之間,拌入一勺沙拉醬你就吃進去了75千卡的熱量!
關鍵7/早餐飲品宜慎選
牛奶&優酪乳:富含鈣和蛋白質。如果想減少脂肪的攝入可以優先選擇低脂產品。
純果汁:提供豐富維生素和寬各物質。飲用100%純果汁或自己鮮榨的果汁,想要減少糖分的攝入,可以加入礦泉水,果汁與礦泉水的比例為1:3.
豆漿:提供優質的植物蛋白和有抗衰老作用的大豆異黃酮。但是不建議喝加糖的純豆漿。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6包水果1300元 士林夜市又爆坑人爭議

台北市士林夜市「貴森森」水果再添一例!一名南部國中教師在台大批踢踢PO文,指帶學生北上畢業旅行,學生去士林夜市逛街,買了西瓜、哈密瓜及芒果共六包現切水果,結帳時竟要價一千三百元,學生當場傻眼,這名教師質疑:「難道這些水果是LV等級的嗎?」
攤商稱進貨成本高 沒亂開價
台北市府發言人張其強昨說,此事件的現切水果價格明顯偏高,如果攤商或店家刻意隱匿價格資訊,「會讓業者付出應付的代價」,絕對不能讓士林夜市累積長久的形象被破壞,市府要求業者充分揭露資訊,「不要讓一顆屎壞了一鍋粥」。
台北市市場處官員說,經過查詢該攤商已充分揭露售價資訊,並且電子磅秤符合規定,也無聯合哄抬價格,但該攤商為無證攤商,已通報警局取締。
士林夜市現切水果屢爆高價坑殺觀光客,曾有民眾買六百克(約一斤)的芭樂與鳳梨,居然要五百六十元,也有新加坡遊客買四顆鳳梨釋迦要一千八百元,也有店家販售一杯五百CC的西瓜汁要價兩百五十元。
水果切好不能退 南部生湊錢買
前天一位南部的國中教師PO文爆料,學生在士林夜市買西瓜、哈密瓜和芒果各兩包,共六包水果,結帳時得知要價一千三百元,學生說:「錢不夠、不要了!」但老闆卻說水果切好了、不能退,學生勉強湊錢買,業者還問他們是從南部來的嗎?質疑業者刻意欺負南部來的學生。
記者昨晚找到位在基河路上的該水果攤,發現每樣水果都標明價格,芒果每一百公克三十五元、西瓜二十元及哈密瓜三十元,與附近攤商價格差不多;有些攤商賣現切芒果甚至達每一百公克要五十元。劉姓老闆娘昨晚現切當天學生購買的一份大份芒果,稱重約九百多公克、三百二十二元。她說,士林夜市水果攤確實價格高,但她賣的水果進貨成本也高,標價清清楚楚,絕對沒亂開價。
消保官:已揭露售價 無法管
台北市主任消保官陳信誠說,業者有充分揭露售價資訊,並無標示不清問題,而業者以「公克」為單位計價,並非常見的「台斤」(一台斤約六百公克),是否會誤導消費者,因無法律限定,無法認定違法。

南韓奧步絕活 日本抗議遭暗算

南韓搞鬼又一樁!南韓男、女羽球隊雙雙殺進團體金牌戰,男子羽球還拿下金牌,被日本媒體砲轟是藉著體育館上方的空調反覆開關,擾亂了羽毛球飛行路線,導致比賽時有利於南韓,日本也因此向大會申訴。
羽球賽在桂陽體育館舉行,奪今年5月湯姆斯盃冠軍的日本男子羽球隊意外在8強賽輸南韓,日本《讀賣新聞》砲轟:「日韓羽球賽場空調風向有問題,影響了日本隊成績,導致無緣4強。」日本選手田兒賢一說:「如果第2局有逆風吹來是巧合,但之後的比賽在風向上一直是我們處於不利就太奇怪了吧,對手又好像知道風向會改變一樣,表現得很輕鬆。」

印度首趟火星任務花費 僅及美國九分之一

印度火星任務一舉成功,它的火星探測器,昨天已經進入軌道,這項成就,令舉世矚目,不只是因為許多國家都嚐過失敗經驗,而印度竟然第一次就成功,更令人驚訝的是,這趟任務只花了印度七千四百萬美元,比印度衛星早幾天進入軌道的美國火星探測器,造價是印度的將近十倍。(夏明珠報導)
印度總理莫迪開玩笑說,印度的火星探險,花費比美國虛構的火星任務、也就是去年的賣座電影(地心引力)還要便宜。其實不只是好萊塢,就連寶來塢的科幻片(超世紀戰神)的成本,都快要趕上它的火星任務,大家很好奇,印度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很重要的一點,當然是印度勞動成本低,所以它可以把最大部份的預算,花在科學和工程專業人員身上,另外就是印度優先採用本國製零件和技術,取代昂貴的外國進口組件。
還有一點就是印度刻意讓任務簡單化,它的火星探測器很小,載重力只有15公斤,拿功能的複雜度來比一比,印度火星任務比美國便宜的原因,就很清楚了。
因為功能簡化,印度的探測器能做的事,當然會比美國的探測器少很多,於是印度把研究目標也簡化,只針對幾個真正重要的領域,像是測量火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這是火星研究目前最熱門的項目之一,印度火星探測器雖然配備的儀器少,卻可以照顧到大家最急於解開的火星之謎。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賠光免還》台北市創業補助百萬 10月2日起申請

想創業卻苦無資金嗎?台北市產業發展局修正「台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新增三項補助項目,包括訂出全國首創的「創業補助」最高一百萬元,扶植青年勇於創業,以及鼓勵老企業創新的「品牌建立」補助最高五百萬元,培育創業者的「創新育成」補助最高三百萬元,研發計畫補助則提高至五百萬元,這筆補助「不用還」,但制訂「回饋機制」,昨起提供下載申請文件,十月二日起受理申請。
產發局科長李昌輝說,創業補助不限任何類型,如時下最夯的開發App產業,有青年有意開發手機App軟體,只要在北市完成公司登記一年內,都可提出申請。品牌建立同樣不限任何類型,但適合成熟的公司企業申請,如開設多年的飲料店,想跨業或跨縣市合作都可提出申請,打造專屬飲料品牌。
創新育成除了一般公司企業,登記在北市的學校或財團法人也納入,若能提供創業者辦公空間與師資等軟硬體,就可申請這項補助,如台灣科技大學或民間創投公司「之初創投」都在推動育成計畫。
產發局九十九年公布「產業發展自治條例」,補助融資利息、勞工薪資、房地租金等七大項目,今年修正產發自治條例,新增創業、品牌建立、創新育成三項補助項目,並提高研發補助的額度,從三百萬提高至五百萬元。
產發局昨天召開記者會,邀有意創業的四名青年分享心得。六月才成立公司的晶奇數位科技董事長許懷瀛說,為了讓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玩手機遊戲更「身歷其境」,想開發一款虛擬實境的裝置產品,卻卡在資金有限,資金實在是很多創業人的一大關卡,既然有補助,一定會提出申請。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石佳音:台灣“解嚴”後沒有建立真正的憲政

“我以專制結束專制”、“沒有永遠的執政黨”,類似的“蔣經國語錄”在微博上流傳已久,至於“蔣介石個性溫和寬容政敵,所以去台灣後施行'憲政'建立了民主制度”的說法在網上也屢見不鮮。伴隨“民國范”、“國粉”等新詞在互聯網上的流行,大陸網民對“兩蔣”統治下的台灣有了不一樣的觀感。
大陸網民對“兩蔣”印像這麼好,台灣同胞知道嗎?他們會認為台灣“解嚴”是因為蔣經國不貪戀權力嗎?“先總統蔣公”在大陸“訓政”,去台灣後就實行了“憲政”嗎?帶著這些疑問,鳳凰歷史拜訪了來大陸參訪的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石佳音老師。
石佳音老師生於台灣台北市,祖籍湖北省黃梅縣,父親是1949年後去台的國軍醫官,曾服務於保密局(前身即軍統)醫院,小時候家中存有許多保密局發行的內部刊物,甚至所讀幼兒園也是台灣“國防部情報局”所辦,這自然使他對國民黨的實際運作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及長,石佳音師從台灣中研院院士胡佛先生,以《中國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與組織特質》為題取得博士學位,該文通過大量原始檔案與蔣介石“內部講話”論證了國民黨在台灣仍然沒有改造成“列寧主義政黨”的觀點。
在回答鳳凰歷史提出的問題時,石佳音老師的觀點是:首先,蔣介石沒有處死張學良、孫立人、雷震等人是顧慮到他們在高層中盤根錯節的關係,並非個性溫和寬容;其次,根據憲法學學理來考證,蔣介石主導制定的“臨時條款”並非“戰時憲法”,而是違憲條文,蔣介石在台灣根本沒有實行憲政;最後,台灣的所謂“政治民主化”並非蔣經國有計劃推動,而是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改變。美國之所以對台施加壓力,也並非為了給台灣帶去民主,只是為實現美國的戰略利益。因此“解嚴”之後,在李登輝主導下的“修憲”更加沒有讓台灣建立真正的憲政。(文/唐智誠)
本文系鳳凰網歷史頻道對話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石佳音文字實錄,採訪整理:唐智誠
蔣介石是個不合格的統治者:聲望與能力都無法統治中國
鳳凰歷史蔣介石對想“造反”的武將比如張學良、孫立人都是軟禁起來,對要求“行憲”的反對派雷震也只判他坐十年牢,都沒有處死,這是因為蔣介石個性比較寬容,還是有別的因素制約,是蔣介石沒辦法為所欲為對付自己的政敵?
石佳音:這些人都是很特殊的例子,因為張學良、雷震他們太有名了,在國民黨高層裡有盤根錯節的關係,處理這些人就要考慮很多。如果蔣介石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處理,政治效果不好,他不敢。但是對待關係不深或層級不高的政敵,蔣介石完全不手軟。在台灣,實際上有太多別的例子可以說明,只要不必考慮政治反彈,蔣介石對待他的政敵是“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從嚴辦理,絕不從寬處分。
鳳凰歷史為什麼蔣介石會很忌憚國民黨內盤根錯節的關係?
石佳音:因為他的權力地位要靠操作國民黨內的派系體係來維持。照理說蔣介石作為中國的最高元首,領導中國人度過了八年抗戰,他應該有非常高的威信,幾乎就是民族救星。可是我們看抗戰勝利前後,他的一些內部講話,我們會發現蔣介石幾乎一籌莫展,一天到晚埋怨部下不聽他的話、美國人不支持他的政府、共產黨跟他搗蛋、“民主人士”不跟他合作……以全中國為範圍來看,蔣介石是個非常弱勢的領導者,為什麼?因為蔣介石的聲望跟能力沒辦法統治這樣大的中國,就中國的統一和現代化而言,蔣根本不是個合格的統治者,所以他高度依賴國民黨內派系的平衡讓他維持在全黨最高領袖的位置上。
毛澤東就不需要那麼依賴派系,他可以把整個黨拿來當他個人的工具。蔣介石不敢,他首先要在黨內製造出一堆派系,才能把自己維持在黨內最高領袖的地位:要你們都依靠我,你們如果聯合起來我就完了。蔣介石雖然是國民黨最高領袖,但是他很怕自己變成黨內的公敵。他沒有足夠的聲望和能力去駕馭國民黨,所以當他碰到黨內地位高或關係深廣的政敵,常常就只好從寬處理。
蔣介石想學共產黨學不到:因個人能力比毛澤東差
鳳凰歷史您剛才說蔣介石的聲望與能力不足以統治中國,這究竟是毛澤東與蔣介石二者個人能力上的差異,還是國共兩黨組織上的區別呢?
石佳音:應該說是他們能力上的差異造成黨的組織不一樣。蔣介石非常想學共產黨,但就是學不到,因為他沒有意識形態建設的能力,總是圍著“禮義廉恥”打轉。那本陶希聖代筆的《中國之命運》,根本只是畫餅充飢的一個“餅”,只是說我們現狀很糟糕,未來非常光明。但從現狀到未來怎麼辦呢?不知道,你們信仰我“領袖”就好。這沒有說服力啊。
要建設像共產黨這樣的“列寧主義政黨”,就要有意識形態上的魅力和說服力。毛澤東有這個能力,你看毛澤東在1940年寫的《新民主主義論》和1945年的《論聯合政府》,都是指出方向和路線的文章:現狀是怎樣,誰是敵人誰是朋友?未來要達到什麼目標?而且,朝向未來的目標,眼前要走出的第一步該怎麼做?第二步該怎麼做?他可以畫出路線圖來。有奮鬥目標,也有現狀分析,還有從現狀到目標的路線,這才是完整的意識形態建設。這不是說他的目標一定會實現,但必須要有路線,目標才有說服力。
蔣介石沒有這種路線圖,使他畫的餅(未來的目標)缺乏說服力。在這種意識形態說服力低落的情況下,如何能領導統馭一個龐大的政黨?於是蔣介石不得不,甚至主動去製造黨內的分裂,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在國民黨黨組織外另外搞個三青團。所以國民黨永遠四分五裂,這就是蔣介石所需要的,萬一國民黨不四分五裂,蔣介石有可能被拱下來。毛澤東會利用黨內派系鬥爭,但他不需要依賴它,所以他不要黨內四分五裂。他去世前不久講“三要三不要”,就有“要團結,不要分裂”。蔣介石口頭也會這樣講,但黨內若真的“精誠團結”會對他不利,他只好要分裂。所以是因為蔣介石的能力比毛澤東差一大截,導致國民黨的黨組織跟共產黨不可能一樣。
台灣“白色恐怖”鋪天蓋地但比不上“文革”
鳳凰歷史您對於蔣介石在台灣統治時期的“白色恐怖”是種什麼印象?
石佳音:在台灣這個小島上,“白色恐怖”波及面之廣常令人意外,但比不上“文革”。很多我們以為應該是屬於國民黨陣營的人居然自己或親友被迫害過,像吳敦義的爸爸就坐過牢。幾乎我的每一個朋友或同學都可以指出他家親友有誰被迫害過。此外,在白色恐怖中發生的懸案如林宅血案、陳文成案等,由於長期真相難明,所造成的恐怖記憶直到今天還是“台獨”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社會心理資源。因此,關心兩岸關係的人不能忽視白色恐怖的影響。
鳳凰歷史在“白色恐怖”中被迫害的人,罪名都是什麼?
石佳音:法律上的罪名不外乎涉嫌叛亂、知匪不報、為匪宣傳。實際上什麼理由都有:反美、社會主義、對領袖不敬都是思想問題,“台獨”當然也是。國民黨領導人由於沒有意識形態建設能力,也就沒有在思想上領導社會的能力。於是,對國民黨來講,最安全的人民就是沒有思想的人民,因為沒有思想就不會有思想問題。所以國民黨“灌輸三民主義”的目的不是要你信仰三民主義,而是要你習慣被“灌輸”;不是要你思想正確,而是要你喪失思想能力。馬英九這一代國民黨領導群體可以集體喪失中心思想,可見國民黨的思想建設有多薄弱。在缺乏思想自信的心態下,當年國民黨情治單位就極盡所能在每個蛛絲馬跡裡找“思想問題”。在破案獎金的鼓勵下,許多無中生有的冤假錯案就此產生。
台灣最荒誕的是有些政治犯完全不懂政治,有些思想犯完全沒有思想。以前報紙排版是撿小鉛字,有時候會撿錯。有個新聞裡面講“中央”,排字工撿錯,成了“中共”。於是抓起來審,成了政治犯。1952年底至1953年3月,台北縣的鹿窟山區被懷疑是中共的武裝基地,幾乎整個村子被抓,其中有個人智能不足,根本沒有思想能力,一樣成了思想犯。國民黨情治單位就這樣整人。
國共兩黨的關鍵差異就在其領袖的意識型態魅力以及黨組織的能力。千家駒講過:共產黨是一把利刃,國民黨是一把鈍刀。意思就是中共領袖運用他的黨來做什麼都能見效,國民黨既做不了大好事,也乾不了大壞事。要把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帶向統一、獨立和現代化,靠國民黨也是很難做到的。但也正因為國民黨領袖的魅力和黨組織的動員力有限,所以其社會控制無法靠黨組織,而必須高度依賴情治單位,於是台灣當年號稱有“八大情治單位”,以各種特務監控整個社會。然而,這跟大陸文革時相比還算有限度的。“文革”是全民你恐嚇我、我恐嚇你,恐怖分子可能是你的學生、鄰居,還可能是你的家人,這當然比台灣的白色恐怖更嚇人。許多人只憑兩黨黨章上某些條文的近似性就認定國共都是列寧主義政黨,這是嚴重高估了國民黨的黨組織力量,而兩黨政權的許多差異都是源自於黨組織的差異。蔣介石在台灣沒實行憲政:“臨時條款”是違憲條文
鳳凰歷史過去大陸宣傳蔣介石在台灣實行“白色恐怖”,現在又有很多人認為蔣介石是在“戰時憲法”的框架下實行憲政,您是怎麼看現在的這種觀點呢?
石佳音:如果把“白色恐怖”說成是“戰時憲法”下的現象,就等於認為它是合憲的。但“戰時憲法”這個概念本身有問題,因為“憲政”就是讓政治權力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都在同樣的軌道之上運作。如果居然還分“平時憲法”、“戰時憲法”兩個軌道,那就表示能決定現在該使用“平時憲法”還是“戰時憲法”的那個人,他 ​​比憲法的地位要高。所以“戰時憲法”這種概念等於承認人比憲法高,本 ​​身是違反憲政學理的。
鳳凰歷史有人說《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就是國民大會按程序制定的“戰時憲法”,您覺得呢?
石佳音:台灣以前的國民黨御用學者把過去在《中華民國憲法》後面掛著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叫做“戰時憲法”,但“臨時條款”本身是違憲的。
這一條款違憲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形式上的違憲。在法理上,憲法就是最高法,邏輯上不容許有效力優先於“普通憲法”的“特別憲法”。因此,按照憲法規定的修憲程序,國民大會只能通過修憲案,而沒有權力製定憲法層級的特別法。“臨時條款”是通過修憲程序制定、位階等同於憲法的“特別憲法”,這就逾越了憲法授予國民大會的權力。
二是在實質上的違憲。“臨時條款”裡的條文與憲法原本175條核心條款發生抵觸。比如,1966年3月的第三次修訂時規定:“總統為適應動員戡亂時期的需要,可以用命令規定動員戡亂的機構,可以用命令來決定動員戡亂時期中央民意代表的增補選舉。”根據這一條款,“總統”就可以設置“行政院”的人事行政局、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安全局等沒有法律依據的機關。這些重要的政府機關,居然不經民意機關同意,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來設立,這是違反憲法,也違反憲政學理的。另外,英國的國會選舉是依照國會立法來進行,可是台灣中央民意代表的局部增、改選在動員戡亂時期是由“總統”以行政命令決定的。“總統”本是民意機關監督的對象,現在他卻用行政命令來決定民意機關的選舉,這當然是違反憲政學理的,“臨時條款”卻授予“總統”這些違憲的權力。
所以“臨時條款”不但從實質上違反了《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而且也違反了憲政學理,這樣的例子很多。而“臨時條款”既然違憲,就不能被稱為“戰時憲法”,更不能據此而說蔣介石在台灣實行“憲政”。
鳳凰歷史:憲政國家也會因應戰爭等緊急狀態而對憲法做出一些修正,那台灣的“臨時條款”跟這類修憲的區別在哪裡呢?
石佳音:同一部憲法在戰時狀態下會有一些特殊的措施,比如原來英國國會是定期改選的,但在“二戰”期間卻完全沒改選,在納粹德國戰敗之後才改選國會,改選結果就是在波茨坦會議進行期間揭曉,而丘吉爾正代表英國參加國際會議,卻在此時下台。美國在戰時,總統的緊急權擴大,比如羅斯福在二次大戰期間把美國國內的日本人關到集中營去(後來最高法院才判定這一做法違憲),但這還是尊重原本的憲法,只對總統的權力擴大解釋。美國的憲法不分平時戰時,英國的不成文憲法也不分平時戰時,只是在平時有平時的做法,戰時有戰時的做法,都在同一個憲法規範底下運作。
台灣只為了“動員戡亂”,就搞出“臨時條款”。台灣的“臨時條款”違反憲政學理,也違反憲法的授權,《中華民國憲法》並沒有授權“國民大會”制定憲法層​​級的特別法。所以我們可以先確定,“戰時憲法”這個概念本身不能成立。既然“戰時憲法”不成立,要判斷白色恐怖是否合憲,就要回歸到憲法本文來看。從憲法本文來看,“白色恐怖”一定違憲。因為憲法規定“戒嚴”是短期措施,但是台灣本島從1949年5月20日,一直戒嚴到1987年的7月15日,超過38年,這項記錄直到2001年才被敘利亞超越,至今名列世界第二。
鳳凰歷史有人說由於國家一直處於內戰狀態,台灣才必須實行戒嚴,您覺得這個理由充分嗎?
石佳音:這個理由也不充分。中國的“內戰狀態”,已經超越了憲法層級,甚至動搖憲法的正當性。當初國民黨違反政協決議,一黨召開制憲國民大會,共產黨、民主同盟都不參加,不承認這部憲法,所以《中華民國憲法》一開始的正當性就不夠。但按照西方的憲政學理來分析,《中華民國憲法》是自清朝末年中國的立憲運動開始以來寫得最好的一個。如果國民黨有誠意讓憲法落實,至少可以在台灣地區累積憲法的正當性。
美國在召開費城制憲會議時,13個州的代表沒有全部到齊,德拉瓦州根本沒有派人來,而且原來的授權是修改《邦聯條款》。但是開了幾個月的會,覺得《邦聯條款》不夠用,就制定了新憲法。所以美國製憲過程本身的正當性也有問題,可是新憲法取得四分之三州的同意,在實施之後,它的正當性累積起來了。
很多憲法的製憲過程,嚴格來講都不民主,也不見得得到充分的授權,但符合國家當時的需要未嘗不可以生效。《中華民國憲法》類似這個情況,可是國民黨不但在製憲時失去了共產黨和民主同盟的認同,另一方面,在它後來“行憲”的過程中,也無法獲得台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和本地民眾的認可。即使因應內戰,仍應遵循憲法規範,但在《中華民國憲法》剛實施時,就被國民黨用“臨時條款”五花大綁44年,直到癱瘓。後來又被“增修條文”繼續捆綁成植物人。最後陳水扁上台,不但不守憲法,還不斷地公然誣衊、侮辱憲法,但卻又把修憲門檻修改到高不可攀,使這部憲法既無約束力,也很難再修改,讓憲法變成木乃伊──雖無效,但也“不朽”。本來憲法應該神聖不可侵犯,現在已是隨便誰都可以侮辱它,沒有人把它當回事。
所以,“內戰狀態”固然使這部憲法無法在全中國實施,但未嘗不可能在台灣一島建立其正當性,而國民黨能行憲而不行憲,長期搞動員戡亂、戒嚴,使這部憲法失去在台灣落實的機會,這不能反過來歸因於“內戰狀態”。此外,戒嚴是緊急權裡的軍管,必須在民政機關無法運作時才可宣告、實施,而台灣在38年的戒嚴里至少地方選舉沒有中斷過,可見民政機關是可以運作的。這樣的戒嚴,當然是違憲的。
台灣“解嚴”以後同樣沒有建立真正的憲政
鳳凰歷史您覺得在台灣“解嚴”並實現“民主化”之後,也沒有建立真正的憲政嗎?
石佳音:沒有。“解嚴”之後,從1991年開始,以“增修條文”的方式七次“修憲”。一開始,還說這是比照美國修憲方式,於是1991年“修憲”增修了前十條,1992年再增添11條到18條。我們可以接受這種方式,因為它合乎法理,你看美國修憲是在憲法文本之後,採用“後法推翻前法”的原則一條一條添上增修條文。比如美憲增修條文裡有一條是禁酒令,但是禁酒令實施不了,於是後來又再增修一條開放釀酒賣酒。這兩條修憲條文都在,但是用“後法推翻前法”的原則使後一條去取消前一條。美國這種增修的修憲方式合乎法理,並不是把所有增修條文當成一部特別憲法法典。
但台灣在1994年第三次“修憲”時,李登輝把這18條打掉重組,重新編制成10條,於是顯示出在他眼中,“增修條文”仍然是憲法層次的單一法典。此後又有四次修憲,每次都是把“增修條文”當成一部憲法層級的特別法來修改。但我剛剛講過,修憲程序不能用來另外制定憲法層​​級的法典。
可見,“解嚴”之後,李登輝根本不是按“後法推翻前法”的原則來“修憲”。因為按照“後法推翻前法”的原則修憲,就還要承認這部憲法是有效的最高法,但李登輝要搞台獨,最終目標是要廢掉《中華民國憲法》,而以法理上只適用於台灣的《增修條文》取而代之。所以,在他心裡,《增修條文》才是根本法。以這種心態修憲,則台灣從1991年到2005年的七次“修憲”都不是修改的“修”,而是羞辱的“羞”。每一次“羞憲”目的都在毀損這部憲法本文的尊嚴和法效,毀損大家對憲法的認同。比如《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總統”應該只有調節性的權力,最高行政首長是“行政院長”,但現在台灣的“總統”什麼都能管,“行政院長”反而成了“總統”的幕僚長。與此同時,憲法的尊嚴已蕩然無存。最近台灣教育部想要按照憲法來“微調”高中教科書課綱,負責訓練中學公民老師的師大公領系系主任卻公然說“該修的是憲法,不是課綱”。鳳凰歷史有人說,《中華民國憲法》本來是“總統制”,現在不過是變成了“半總統制”,是這樣嗎?
石佳音:內閣制跟總統制的區別在於行政權和立法權之間的關係,我們根據最高行政首長跟立法機關之間的關係,可以斷定這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如果最高行政首長跟立法機關各自向選民負責,彼此不互相負責,這是總統制;如果最高行政機關向國會負責,然後國會再向選民負責,這是內閣制。至於最高行政機關是總統還是首相,這是次要的問題,關鍵在於行政權跟立法權之間的關係。
台灣儘管“修憲”修了七次,但是始終沒有觸動憲法本文的兩個關鍵條文,即“行政院為最高行政機關”和“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增修條文只是修改了“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的方法,即取消了閣揆同意權,但增加了倒閣權、解散權,而從來沒有動過“行政院是最高行政機關”, “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這個方向也沒變過。既然“行政院”還是最高行政機關,那麼“行政院”之上不會有更高行政機關。而“總統”既然不在“行政院”之下,所以“總統”一定不是行政機關。如果總統是行政機關,那麼“最高”之上居然出現了“更高”,邏輯上就矛盾了。
所以,按照《中華民國憲法》本文:“行政院是最高行政機關,向立法院負責”,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內閣制,至於它是不是有效運行的內閣制則是另外一件事。這個概念,台灣很多人故意含糊不清。打個比方,生理學上區別男人跟女人是用“第一性徵”,而不是用“第二性徵”。《中華民國憲法》是“總統制”還是“內閣制”也要看“第一性徵”,這個“第一性徵”就是最高行政權在哪裡、行政權和立法權的關係是什麼?至於“立法院”追究“行政院”的責任方式為何、是不是有效?那是“第二性徵”。
台灣的“內閣制”追究責任時比較沒有效能,“行政院”不是百分之百可以被“立法院”完全問責,因為“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不經過“立法院”同意;但是這都是“第二性徵”,“第一性徵”還是“行政院”要向“立法院”負責,不能用“第二性徵”否定“第一性徵”。好比我們可以說某人是個娘娘腔的男人,但不能說他因為娘娘腔就把他身份證上的性別改成女人。所以台灣的憲政體制雖然是一個運作效率不良的內閣制,但是它仍然是內閣制。
鳳凰歷史台灣“憲法”本文的規定跟現實的政治運作不一樣?
石佳音:完全脫節。按照憲法本文,“總統”不是行政機關,“總統”的權力都是程序性禮儀性的調節性的權力,不能凌駕、取代“行政院”的行政權。
鳳凰歷史現在台灣“總統”的大權從何而來?
石佳音:藉著李登輝七次“修憲”搞出的“憲法”漏洞,違憲造成的。漏洞主要有兩個,一是他讓“總統”變成直接民選,於是“總統”有了民意基礎,就可以藉此興風作浪。二是取消了“總統任命行政院長時要經過立法院同意”這一規定,即所謂“閣揆同意權”。可是如上所述,只要“行政院長”還是向“立法院”負責的最高行政首長,那麼“憲法”上規定的“總統”權力並沒有增加。但通過“修憲”,“總統”有民意基礎,又可獨力任命“行政院長”,這樣“總統”就可迫使“行政院長”不得不聽命於他。陳水扁在八年任內還不斷任命在立法院居於少數的民進黨人任閣揆,完全抵觸“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的規定。於是,“總統”可以完全掌控“行政院”,“行政院長”淪為“總統”的幕僚長。所以,台灣“憲法”其實並沒有擴大授與“總統”行​​政實權。我們看到“總統”大權在握,不是來自憲法的授權,而是來自利用憲法漏洞,這就是違憲狀態。如果我們把這個違憲的狀態承認為合憲,說它是“總統制”,或者說它“半總統制”,那就是承認存在即為合理,如果這樣,成文憲法就形同具文,沒有意義了。
蔣經國非常在乎國民黨會不會失去政權不鎮壓反對派只因美國壓力
鳳凰歷史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蔣經國決定開放黨禁時,國民黨內許多人提出質疑,有一個高官對蔣經國說:“這樣做,國民黨將來可能失去政權!”蔣經國淡淡地回答道: “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嗎?
石佳音:我不確定他有沒有講過這句話。但蔣經國當時確實講過:“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意思就是國民黨不能一成不變。
鳳凰歷史蔣經國開放黨禁時是真的不在乎國民黨會失去政權嗎?是因為他個人不貪戀權力、高風亮節嗎?
石佳音他非常在乎國民黨會不會失去政權,但當時不能鎮壓反對派的原因主要是美國的壓力。
一談到台灣的所謂“政治民主化”時,有的說這是國民黨(尤其是蔣經國)有計劃、按部就班而推動的,另一些人則說是因為台灣反對派勇於犧牲而成功迫使國民黨退讓所致。這兩種說法都不是事實。前者如果是事實,那造成今天社會分裂的“白色恐怖”根本不應該發生,或應更早結束。後者則誇大了國民黨反對派的能量。1986年9月28日民進黨在圓山飯店成立時,他們那天本來只是要開年底選舉的後援會,討論年底的競選策略。結果在會場上有人突然公開說:“我們用後援會的方式運作,不如成立新的政黨”,於是當天就決定成立政黨,黨名叫做“民主進步黨”。我們把這叫“搶灘登陸”,就是用突擊方式成立新黨,其實對很多人來講都沒有心理準備。通過決議成立民進黨後,與會者心裡也很忐忑不安,不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謝長廷後來就回憶,說那天開完會,他回到家的想法是第二天可能要被抓了,所以他已經作好坐牢的準備。
因為國民黨最怕反對派搞組織化,1949年之前在大陸是如此,1949年之後在台灣還是如此。1960年雷震被抓,坐牢十年,就是因為他要成立反對黨。“美麗島事件”時只是用雜誌社把“黨外運動”組織化,還沒有進行組黨活動,國民黨就整肅了“美麗島”的那群人。但是,美麗島軍法大審在國民黨一黨專政下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國民黨都是秘密審判,可是“美麗島事件”時不行了。在美國的壓力下,“美麗島事件”是國民黨來台灣後,第一次對政治案件進行公開審判。“美麗島事件”讓國民黨知道,在美國跟北京關係正常化之後,美國出於培育台灣本土政治勢力的考慮,已經不讓國民黨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中將對台軍售和人權狀況掛勾,給國民黨很大壓力。美國也許仍然無法在事前防止國民黨抓人,但是國民黨必須以公開審判證明它不是在搞政治迫害。“美麗島大審”時,美國還派人到法庭現場來旁聽,使得被告都有公開喊冤翻供的機會,審判結果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重判,沒有判死刑,最重的施明德也只是無期徒刑。
因此,雖然民進黨成立時,國民黨完全有能力把這個黨壓下去,把組黨的人抓起來。但是,抓起來就得公開審判,審判後不能全部槍斃,後來還不得不繼續辦選舉,這等於是幫反對派贏得更多的選民支持。“美麗島事件”讓黨外崛起,現在如果去抓比“美麗島事件”更大的“民主進步黨組黨事件”,那後果不堪設想。國民黨付不起這個代價,最後只好不抓。所以,國民黨不是沒有能力去抓人,而是在美國壓力下,抓人的政治後果他無法收拾。美國如真支持“普世價值”就應抗議國民黨抓雷震
鳳凰歷史美國為什麼要迫使國民黨公開審判?有人認為美國是出於自由民主的價值觀考慮,您覺得呢?
石佳音:常常有人說:美國不是有普世價值嗎?就是支持民主化,支持人權,支持自由,比如參加“美麗島事件”的公審,還反對國民黨鎮壓民進黨成立等等,可是他們就不往過去看。
1960年,雷震已經在組新黨。1960年6月,艾森豪威爾訪問台灣,這是1949年之後美國唯一一次現任總統訪問台灣的“中華民國”。這次訪問等於公開表態支持蔣介石,於是9月4日雷震就被抓。雷震被抓之後,胡適在美國講了兩句話:“雷震是愛國的,雷震是反共的”。國民黨裡雷震的老朋友太多,沒人相信雷震是共產黨,沒辦法把他當“叛亂犯”來抓。於是國民黨把雷震身邊的一個人先抓來,跟他談好條件:“你承認你是'匪諜',然後再一口咬定,你跟雷震透露過你是共產黨,但雷震從來就沒有檢舉過你。”所以雷震就因“知匪不報”,被判刑十年。但大家都知道他被抓的真正原因是他要組織新黨。
他的《自由中國》雜誌從1949年開始,到1960年辦了11年,不斷鼓吹憲政、支持成立新黨。那時“新黨運動”已經如火如荼,黨名也確定是“中國民主黨”,黨章、黨綱都在設計之中。這是國民黨統治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最成熟的一次組黨運動。國民黨把雷震抓了以後,“新黨運動”就煙消雲散。
誰都知道雷震被抓是因為他要組黨,誰也都知道他要組的政黨完全符合美國的“普世價值”。因為《自由中國》雜誌​​11年來講的全部都是民主、憲政、人權、法治,它在台灣最早輸入哈耶克的思想,這是最標準的西方自由主義。如果美國真的支持“普世價值”,就理當在國民黨抓雷震這件事上大聲抗議。可是1960年雷震被抓前後,美國政府沒有公開講過一句話。美國外交文件公開以後,顯示美國駐台灣大使館報告了雷震案的詳細情況,而且CIA跟台灣關係很深,美國完全知道這件事的詳細內情,但是美國硬是沒有公開講一句話,而是坐視國民黨把符合美國“普世價值” ​​的雷震組黨運動壓制下去,而且讓國民黨把雷震關了整整十年(1960年9月4日至1970年9月4日),不予假釋。反之,真正搞台獨的彭明敏在1964年9月20日被捕,在美國關切下,彭只被判八年,1965年11月3日就被蔣介石特赦出獄,坐牢不到1年2個月。
美國為什麼在1960年不堅持“普世價值”,1978年以後卻又支持本省人搞的“黨外組織化”?原因是美國對台灣政策的基本考量從來就不是推廣民主、人權、憲政這些“普世價值”,而是照顧美國本身的戰略利益。它的戰略利益就是:中國不能崛起,共產主義不能蔓延,而美國要用台灣作為牽制中國崛起的一個“馬前卒”,所以它不能讓台灣被中共拿去,不允許兩岸統一,甚至為了避免給中共打台灣的藉口,也不准國民黨反攻大陸。總之,兩岸長期分裂就是美國的戰略利益所在。
1960年國民黨鎮壓雷震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國民黨繼續反共,願意繼續當美國圍堵(大陸叫“遏制”)中國的“馬前卒”,美國就無所謂。可是到1978年12月,美國跟北京同時宣布關係正常化的時候,鄧小平跟美國提出了三個條件:斷交(斷絕跟台灣的外交關係),廢約(廢除美國跟台灣原來籤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一般簡稱“協防條約”),撤軍(在台灣島上所有的美國現役軍人全部要撤走)。對這三個條件,大陸很強硬,不能違反,所以美國跟北京宣布雙方關係正常化的同時,就宣布《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將在1979年年底之後失效。
美國考慮到:“協防條約”失效以後,如果將來中共要來拿台灣,或台灣島內有人要跟中共統一,美國憑什麼來介入?以前可以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後就只能靠台灣島內“台獨”的力量,所以1978年以後,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改變了。以前雷震這個外省人想成立真正追求人權、自由、憲政,完全符合美國“普世價值” ​​的民主政黨,美國卻坐視它被鎮壓,而後來那些目的不在追求民主憲政的“台獨派”,以“台獨”為目標搞的反對黨,美國反而要讓它成立。
美國在1978年以前就有意培育台灣島內“台獨”的勢力,比如彭明敏出逃後在美國定居,“台獨派”原來在日本發跡,後來重心轉移到美國。因為“台獨”對美國來說,是國民黨之外的另一個“選項”。當國民黨可以在台灣維持威權統治、抵抗共產黨打台灣、幫助美國干擾中國的崛起​​,美國就支持國民黨,打壓雷震。當國民黨靠不住了,就要培植“台獨”,讓“台獨”變成可行的“選項”。於是美國不同意國民黨打壓“台獨”,不同意國民黨鎮壓“美麗島事件”,當然也不同意國民黨鎮壓“民主進步黨”成立。所以70年代以後,台灣先是出現黨外運動,後來組成民進黨,民進黨後來現出原形,成為台獨黨,而真正支持民主憲政的自由主義份子反而都靠邊站,這其實就是美國培養、引導出來的。美國前後一貫都是要實現自己一國的戰略利益,從來不是為了什麼普世價值。
台灣是從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威權體制轉化成本土化的民粹體制
鳳凰歷史:台灣從戒嚴時期的威權體制轉變到民主制度的過程中,除了您剛才提到的美國的外部壓力以外,還有沒有內在的動力呢?
石佳音:首先,台灣並沒有轉變到民主體制,它是從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威權體制轉化成本土化的民粹體制,它並沒有“民主化”“自由化”,而是“本土化”與“多元化”。
這樣的政治變遷背後的動因有兩個:外因和內因。外因是美國的外交政策,美國一直要利用台灣牽制中國大陸,之前是利用國民黨。後來為了借助大陸牽制蘇聯,美國要搞好跟大陸的關係,於是不得不在台灣問題上鬆手,不像以前那樣那麼堅定的支持“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這就逼著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必須本土化。因為“中華民國”若不再代表全中國,就只能代表小台灣,國民黨政權若不能本土化,其政權正當性將難以維持。而美國一旦不再需要利用“中華民國”來挑戰中共政權的正當性,就開始利用不認同中國的台灣本土勢力來抵制兩岸統一。於是,一方面國民黨在美國壓力下被迫本土化,表現在開放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放寬政治控制、提拔更多本省籍政治人物(李登輝就是在1972年6月蔣經國任行政院長時被任命為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另一方面,就是“黨外”運動在美國的鼓勵下開始成長。這是外因。
台灣政治本土化的內因,就是本省人的“台獨”意識,尤其是受過日本教育的那一代人,他們不少人的國族認同,不但異於中國,而且對立於中國。這是台灣島內反國民黨心理動機的最大根源,或者社會動因。結果,內應外合,讓國民黨招架不住,才走成今天這樣。這裡面“民主化”、“自由化”、“普世價值”,充其量只是佐料,說到底就是美國跟日本的影響:日本先打下了對立於中國的“台灣意識”的基礎,美國則為其戰略利益再將“台灣意識”培育成“台獨意識”。日本播了種,美國灌溉施肥,長成今天的台灣。而這其間,由於國民黨在台灣的宣傳和教育流於非理性、無條件的反共,提供了讓對立於中國的“台灣意識”發芽、成長的溫床。
鳳凰歷史:台灣從戒嚴體制轉變到民主制度的過程相對平穩、沒有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有人說主要是因為朝野雙方的克制,您怎麼看?
石佳音:我認為主要是美國和大陸這兩方面的力量都怕台灣亂。大陸怕台灣亂了後“台獨派”趁機興起,美、日可能趁機介入;美國則怕台灣亂了之後大陸介入,把台灣給拿走。大家都怕,台灣就沒亂。
鳳凰歷史:這兩股力量如何影響島內的政治走向?
石佳音:大陸和美國都或明或暗地讓台灣的參政者明白:不要讓我們感覺到台灣會失控。陳水扁讓美國感到台灣快失控,所以美國政壇討厭他,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回憶錄裡提到過,阿扁統治時期,美國對他非常頭痛,覺得他老是在惹麻煩。美國最怕台灣失控,所以陳水扁下台美國鬆了一口氣。
另一方面,台灣人一天到晚在罵大陸、罵中共,但在李、扁當政的20年裡,政治惡鬥使台灣內耗日增,而GDP成長率則越來越依靠不斷擴大的兩岸貿易順差。在陳水扁統治台灣的八年裡,兩岸貿易成長對台灣GDP成長率的貢獻可達九成以上。從ECFA到服貿協議,大陸對台灣還一再讓利。說實話,台灣的經濟沒垮根本就是大陸在撐的,為什麼?大陸就怕台灣經濟垮了,社會一亂,後面發生的問題不可預測。
鳳凰歷史:所以台灣沒有亂的原因不是因為反對派理性和克制?
石佳音:你看台灣“立法院”裡打成那樣,民進黨政客為了推翻馬英九政權甚至可利用學生攻占立法院和行政院,這哪有理性?如果不是北京將反服貿學運定調為台獨運動,逼使美國出面對民進黨(和王金平)施壓,這場荒唐的“太陽花學運”甚至找不到下台階。這次反服貿學運再度證明:台灣所以沒有一亂到底,靠的不是理性自製或憲政法治,而是大陸和美國的“監督”。
鳳凰歷史: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議會裡面打架,比在街頭打仗好,更比萬馬齊喑、不發聲要好,您怎麼看?
石佳音:你不覺得這種想法很沒出息嗎?往下比還可以講:台灣再怎麼爛,也比非洲大饑荒死多少人總好些(且不說台灣沒鬧飢荒恐怕還是靠大陸幫忙)。哪有這種比法?“立法院”打 ​​架讓台灣的公共議題癱瘓,沒有一件事情可以理性討論,到最後連一些原來沒什麼爭議的問題都變得有爭議,比如“國光石化案”、“核四公投案”、“服貿協議”等等。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用責任政治解決:誰是“立法院”的多數,誰就是執政黨,誰就執行它認為對的政策,如果政策失敗了就負責、下台。現在,“太陽花學運”學到了立法院的打架手法,再反過來打進立法院,佔領國會23天,還威脅要打遍全台灣(說是“遍地開花”)。已經有人擔心台灣面臨民主崩壞、行將烏克蘭化,這是“民主”嗎?
本來責任政治的道理很簡單,現在搞得誰當政都不敢動,尤其是國民黨當政,什麼事都不敢做,不但“公民”動不動就上街,還特別喜歡訴諸“公投”。但公投的結果是老百姓自己決定的,以後出了問題怪不了當政者,那責任政治等於作廢。比如“廢核四公投”,如果公投結果是可以繼續蓋,後來真出事,怪不了政府,因為你們這些“公民”當年不是公投過了嗎?反過來,如果大家決定要把“核四”廢掉了,後來電價上漲,台灣經濟長期不見起色,也怪不了當政者,因為這也是“公民”自己選擇的結果。
所以,台灣不是在搞民主化,而是本土化的民粹。公共議題不能夠合理討論,任何解決方案都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道理,失敗了都說是對方的問題,成功則都是我的功勞,這樣責任政治就沒有了。“立法院”打架的問題並不僅在於肢體衝突,關鍵在於它讓整個公共議題的討論跟決定癱瘓掉。台灣立法院現在極無效率,以前每年都休會4個月,基本上不開延長會的,現在由於議事效率太低,導致每年在休會期間還要加開會議,加開會議就浪費民脂民膏,因“立法院”開會,每一個“立法委員”都要拿出席費。可是他們出席幹嘛呢?打架、吵架、扯淡、分贓,沒有什麼事情能合理解決,通過的法案還是問題一堆。曾任台灣衛生署署長的楊志良公開說立委“十個有八個混蛋”,他說還有人抗議:“你怎麼這麼客氣,應該是十個有九個是混蛋!”
“立法委員”的“混蛋率”如此高,制度上的成因是什麼?是原來憲法中“內閣制”的體制被破壞掉了,導致“立法委員”不能有效參與政府的組成和國家大事。因為閣揆不經過“立法委員”的同意,他聽命於“總統”,“行政院長”已經變成“總統”的幕僚長,“總統”掌握決策權,派個傀儡跟“立法院”互動。台灣的選舉又極為花錢,立委怕立院被解散重選,於是不敢倒閣。結果,立委無法決定政府的組成。在野黨除非贏得總統大選,否則無法透過立院執掌政權,於是在野黨立委發表言論時完全不需考慮日後執政時能否落實。執政黨的政策也不是出自其立院黨團。“立委”既無需亦無法靠提出政黨或個人政策表現“政績”,那麼他們拿什麼騙選票呢?打架吧,起碼可以吸引媒體注意。所以好立委既發生不了作用,也難以爭取連任,多年來不斷反淘汰的結果,台灣“立法院”就淪落成“混蛋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且以鬧事、敗事為其專職。這種亂象的製度原因就是“總統”違憲擴權,當然這一切又跟民進黨和李登輝挑動“民主內戰”造成的民粹風氣糾結在一起。總之,結果就是:台灣既沒有民主,也沒有憲政。大陸人看來,覺得似曾相似,根本就是文革動亂。可是,你們的文革只有十年,我們的文革已經超過二十年,漫漫長夜,只看到“太陽花”,太陽還不知在哪裡?

何卓恩:本無民主自由信念的蔣經國如何推動台灣轉型

不管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社會或政治的角度,蔣經國都是都很有話題性的一個人。他很有“張力”,不是平面的人物。他在台灣的政治生涯,經歷了完全的獨裁時代,開闢了比較開明的政治時代,最後開啟了現代民主政治轉型。這樣的人物,值得我們去觀察、分析、思考。 青年階段:蔣經國是蔣介石家裡的共產黨  一個人的政治行為,往往與其政治思想的元素有關係。在進入正題之前,我要簡要介紹一下他的早期的思想元素。  首先是蔣經國的身世,我們都知道,他是國民政府第一號人物蔣介石的大公子。蔣介石當時在外面追隨孫中山幹革命,一直到蔣經國十歲,蔣介石才開始關注這個兒子。1920年,蔣經國十歲的時候,蔣介石回到家鄉,請當地比較有名的老儒者教導他怎麼讀書。蔣介石忙於革命活動時,也經常給兒子寫信,告訴他要讀什麼書,怎麼讀這些書等等。  在蔣介石要求兒子讀的書中,講得最多的大概是四種,第一種是中國傳統經典“四書”,也就是今天說的“國學”基本讀本,《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然後是王陽明的《傳習錄》,曾國藩的《家書》,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後來蔣經國的回憶錄中,他寫道自己對這些書印象十分深刻。蔣介石要求蔣經國將這些書讀上一百遍,並且每天要寫300字的讀書筆記。所以說蔣經國早期接受的教育是中國傳統儒家教育,再加上現代的三民主義教育,特別是忠孝觀念和民族主義。  三民主義從形式上講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又叫國族主義或國家主義,民權主義也就是現在常說的自由主義,民生主義也就是社會主義或者說是共產主義。三民主義思想將現代西方主要的思潮集合起來。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就是要把不同信仰、不同來路的人都團結在革命黨周圍。革命宣傳的時候是如此,但是在真正執政以後實行的時候,不可能真的“畢其功於一役”。國民黨從建立政權開始,事實上很長時間一直是以民族主義為中心。蔣介石還發起新 ​​生活運動,更將儒家忠孝觀念與民族主義融為一體。稱蔣介石是民族主義者是沒有問題的,毛澤東也評價蔣介石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主義者”。  蔣經國接受這種教育一直到15歲。1925年他在上海讀中學,那個時候國民革命開始有起色,工人、學生也都行動起來了。那一年發生了五卅事件,蔣經國被同學推薦為學生領袖,去參加遊行。據說他在一場遊行中被逮捕,之後被學校開除。後來被蔣介石安排到北京讀書。  到了北京,蔣經國對於革命的澎湃熱情都沒有消失。所以很快他就跟北面的革命黨人,也包括共產黨建立了密切的關係,跟蘇聯大使館的關係也很好。  在革命過程中,蘇聯辦了中山大學(編者註:位於莫斯科,前蘇聯出資創辦的中國學校,全稱“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吸收共產黨和國民黨子弟去讀書,讀書後投身革命。  蔣經國去廣州找蔣介石,要求去蘇聯學習,蔣介石不同意。儘管蔣介石當時跟蘇聯關係很近,但那時候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到莫斯科去學習,當時蔣介石的第三任太太陳潔如幫蔣經國做蔣介石的工作,蔣介石才勉強同意他去蘇聯留學。  蔣經國在蘇聯這些年學到的東西,和他過去學到的很不一樣。他在中山大學主要學習三種課程,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種是關於如何去建立革命組織的訓練,一種是發動工農運動的技術。所以,蔣經國接受了從“思想”到“組織”再到“運動”的一個系統的訓練。蔣經國雖然是“官二代”,但同時也是“學霸”,他學東西很快,而且演講能力很強,因而很快就成為了風雲人物,很快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又加入蘇聯的共青團,後來成為了蘇聯共產黨的候補黨員。當時的蔣經國是很積極的,很革命的。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清黨”事變,對共產黨人大開殺戒。蔣經國得到消息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聚會中,他跑到講台上去,義正言辭的聲稱他的父親是叛徒,殺人兇手。他在報紙上發表聲明說:蔣介石是我的父親和革命友人,現在卻是我的敵人,幾天前他已經不再是革命黨。蔣經國稱父親為反革命分子,最後還喊了“打倒蔣介石,打倒叛賊”的口號。他發表公開信宣布: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務,今後我不再認你為父。所以儒家講的忠孝,在共產主義這種超級意識形態面前是不堪一擊的。我們在文革的時候也見證了這種這種意識形態的厲害,父子之親,夫妻之愛,在教條化的共產主義理論面前統統不堪一擊。  很快蔣介石就知道了這件事情,可他從來不對此表態,在日記裡也隻字不提。恐怕他自始至終認為這是蔣經國不得已而為之。但事實上這就是當時蔣經國的真實想法,他就是認為蔣介石背叛了革命。他當時的思想是非常激進的。當時的蘇聯有三派,最左的、最激進的一派是托洛斯基派,最右的一派是布哈林派,斯大林是介乎左右而用之的中間派。當時蔣經國就屬於托洛斯基派,可以說比斯大林還左。這個事情發生以後,蔣經國在蘇聯成為一枚棋子,一個人質。自從“清共”,中大的很多國民黨子弟都回國了,但是蔣經國無法回國。斯大林還要求他放棄托洛斯基派思想,因為他說中國革命的失敗托洛斯基要負責任。蔣經國不得已第一次低頭,發表聲明放棄托洛斯基思想。  在中山大學畢業以後,他到了列寧格勒的中央軍政學院進修軍事。在這個學院畢業,又先後到一些工廠、農場去勞動,都表現得很給力。很快,他就當了工廠的干部,農場的副主席。他當時的思想,還真是一種比較堅定的共產主義理念,他是蔣介石家裡的共產黨。 抗戰時期的政治試煉:蔣經國唯獨缺少自由民主思想  接下來蔣經國有了回國參加抗戰的經歷,可以說這是他小規模的政治試煉。  蘇聯允許他回國跟九一八事件有關。九一八事變對中國來講是國土危機,對於蘇聯來講意味著蘇聯可能要兩邊應戰,西邊要對付德國,東邊要對付日本,這兩個國家一個都不好對付。蘇聯爲了避免腹背受敵,就必須藉助中國的力量。這個時候國民黨已經取得政權,因而蘇聯要與國民黨建立關係。  蘇聯提出中國內部要國共合作。國共合作的構想實際上是蘇聯直接介入的結果。蘇聯要求中國紅軍必須從江西撤退,向北方轉移。在長征途中,又要求中國共產黨放棄打倒蔣介石的口號,變成聯蔣抗日,所以中國共產黨在長征中發表“八一宣言”。  但是蔣介石不是任人牽著鼻子走的人,他 ​​一方面覺得,過去吃過共產黨的“虧”,不能再吃一次“虧”了。他認為現在是中共勢力比較弱小的時候,要一鼓作氣把它消滅,以除“後患”。  另一方面,“攘外必先安內”這個策略,不光是針對共產黨,還針對地方軍閥。國民政府可以通過這個名義去收拾地方軍閥,一石二鳥。共產黨也很聰明,在長征途中,沿途跟地方軍閥建立相互協作的關係。這個演變一直到中國共產黨到達陝北,東北軍也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朋友。後來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這個事件改變了國民政府的國策,也影響了現代中國的歷史軌跡。為了表達共產黨和蘇聯方面和平解決事件的誠意,蘇聯把蔣經國放回國。蔣經國能回到國內,跟西安事變有直接關係。  蔣經國回國之後,蔣介石不見他。後來蔣經國知道是要自己作出人倫上的歸依和政治上的表態,於是他向父親道了歉,放棄了共產黨的身份和信仰,重新加入了國民黨。蔣介石讓他呆在浙江老家,好好的溫習四書、《傳習錄》、曾國藩的家書和三民主義,意思是讓他徹底丟掉共產主義,回到國民黨的思路上來。  蔣經國在家中“溫故棄新”了不長時間,就被江西省主席熊式輝任用,當上了江西省保安處副處長。  這是蔣經國的第一個官職,這個官職的地位並不低,但是權力不大。儘管如此還是給了他一片天空。接下來在贛南專區,蔣經國獲得了他作為政治家的第一次實習機會,他的想法終於有地方試驗了。  父親希望他丟掉的共產主義思想,事實上並沒有完全丟掉。事實上,他把他的父親讓他溫習的儒家、民族主義的東西與後來他父親希望他丟掉的東西融合在一起了。贛南時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閃耀亮點的時期。當時在共產黨中有一種說法,青年人想要追求理想,“到陝北去”。蔣經國做的事情跟延安共產黨做的差不多,也是打土豪分田地,消除煙、賭、娼,搞慈善事業、集體婚禮和各種政治培訓班,他自己也經常下鄉調查,與農民同甘共苦。他對國內青年說:你們不必“到陝北去”,你們“到贛南來”。他在贛南專區做得有聲有色,當時國民黨內有人覺得他很另類,覺得他是國民黨內的共產黨,所以始終有人跟蔣介石告狀,說蔣經國是共產黨。蔣介石也提醒他防止共產黨鑽了空子,而且在他的身邊也確實抓了幾個共產黨地下人員。  那是他的第一次融合各種思想的試驗,在他的行為舉措中,儒家的家國觀念、國民黨的以民族主義為中心的三民主義,乃至他在顯性層面放棄了卻在隱性層面仍然實際存在的共產主義,都有體現。該硬的時候很硬,用蘇聯共產黨的鐵腕方法去解決問題,該親民的時候也很親民。但他唯獨缺乏的就是自由民主思想,他的教育經歷裡面沒有這個環節。  他的父親慢慢發現他是值得培養的,所以給了他很多機會,在政治上,給他三民主義青年團這樣一個平台,讓他可以培植自己的班底;在軍事上,支持他組織“十萬青年十萬軍”的青年軍。這兩個組織中陳誠都是蔣經國名義上的上級,陳誠也是蔣介石刻意栽培的親信,後來在台灣也是蔣介石之下蔣經國之上的二號人物。在外交上,蔣介石把經國派到西北去巡視,以方便處理與蘇聯的關係,接著又派他到蘇聯去訪問。可以看出,蔣介石是在全方位的培養他。  抗戰結束對國民黨既是好消息,又是壞消息。好消息在於,國民黨作為一個執政黨,獲得了戰爭的勝利,就意味著是國民黨政府的勝利;壞消息在於整個社會沒有一個健全的監督機制,所以國民黨大員每到一處,“接收”就變成了“劫收”,腐敗問題迅速激化,成為壓垮國民黨的致命傷。加上政府經濟政策失當,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些不法商人囤集居奇哄抬物價,所以當時經濟非常混亂。為了挽救國民政府的貨幣體制,蔣介石派蔣經國去中國經濟中心上海去展開“打虎行動”,打的是擾亂經濟秩序的大商人。蔣經國帶著自己的人馬到上海,鐵面加鐵腕,剛開始很有成效,但後來打到了“揚子公司”,也就是宋美齡的姨侄兒子,蔣介石指示到此為止,就沒有能繼續下去了。蔣經國的“打虎”失敗,是國民黨失敗的預兆。而稍早蔣經國的另一個失敗,也與國民黨政權崩潰的關係甚深。那就是1945年他受命為東北外交特派員,協調從蘇軍手中接收東北。他一直努力讓國民黨軍隊進入整個東北地區,交涉失敗,結果東北大部分地區為共產黨的解放軍控制,留給國軍的只是孤立的大城市。內戰一打響,國民黨軍隊就處於被動挨打地位,最終一敗塗地。 台灣50-60年代:蔣經國是恐怖政治的“打手”  國民黨在丟掉大陸江山,把“政權”遷到了台灣。當時兵荒馬亂,形勢錯綜複雜,“政權”要在台灣這個國民黨統治基礎及其薄弱的地方穩定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穩定政權,然後尋找機會“反攻大陸”。  蔣介石一輩子都是鐵了心要回大陸的,他自始至終不說自己是台灣人,但是在各種條件的製約下這是很難成功的。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合法性的根據是另一回事。反共和反攻當然就是國民黨台灣政權宣傳上的最大根據。  反共和反攻主要有兩種方法:胡適這一派提出用民主的方法來反共,他們講共產黨最大的弱點是“獨裁”,因此要針對共產黨的這個“弱點”,用自由民主來抨擊共產黨,號召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所以當時在台灣辦了一個刊物,叫《自由中國》。這是第一種方案,這種方案對國民黨人,尤其是對蔣經國這種人來說,是根本不可行的。蔣經國在蘇聯生活十二年,自認為很了解共產黨和它的意識形態。他覺得自由民主對於共產黨來說不具有殺傷力,只有採取“列寧式”的組織、宣傳、特工等辦法來對付共產黨,即以共制共,才能夠有力量。蔣經國主張用他在蘇聯學的這一套來解決問題,那就是搞集中統一,搞社會基層組織化,搞特務情報網。這都是他的拿手好戲。  這個想法很符合他父親的意圖。蔣介石覺得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主要原因一是教育,二是組織。教育沒抓住,青年跟著共產黨跑了;組織渙散、派系傾軋,內耗太大。所以他在台灣復職前後,嚴令不許派系大佬來台,來了的也要趕走,或者進行軟禁。中統頭目陳立夫不久就被趕到外國養雞去了。白崇禧、閻錫山這些地方實力派人物都被軟禁。蔣介石也提出要用國民黨的主張和宣傳主導青年學生的思想。  在大陸,國民黨派係政治下,蔣經國的角色並不特別顯要,但到了台灣,派係被蔣介石剪掉,蔣經國的地位頓時成為主角。這使他成為了蔣介石威權政治最主要的打手。他當時職務很多,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主要負責在部隊基層建立國民黨組織,對軍人進行思想政治控制;第二個職務就是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職位雖然不高,但是管的事情是全盤的。因為當時台灣的特工人員很多,勢力很大,盤根錯節,需要統一指揮和協調。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角色就是組織和擔任“青年反共救國團”的團長,將大中學校學生納入團的組織,把意識形態貫徹到青年當中去。  蔣經國在台灣用特務組織所做的事情,很多都令人髮指。我先舉一個大人物的例子,雷震案。雷震原來是國民黨的紅人,很受蔣介石信賴,在國民參政會代表國民黨與共產黨和中間黨派協調穿梭,在抗戰後的製憲活動中表現不凡。但到台灣後,思想慢慢與胡適等自由派比較接近,他是《自由中國》雜誌 ​​的社長,胡適是精神領袖。《自由中國》主張自由民主,與蔣經國的“以共制共”撞了車,雷震被認為是故意與兩蔣作對,被開除黨籍。後來《自由中國》呼籲組織“強有力的反對黨”,來約束國民黨濫權。雷震身體力行走在前面,聯合一些去台灣的民社黨和青年黨人,以及台灣本省的政治精英,準備成立“中國民主黨”。他們緊鑼密鼓籌備過程中,蔣經國的特務部門進行了密切監控,在他們即將宣布的前夕,緊急出動抓捕雷震為首的四位《自由中國》人士,採取特殊辦法誘供逼供,結果使其中的一位叫劉子英的人屈服,違背事實地承認自己是邵力子夫人傅學文派來台灣的。結果將雷震以“知匪不報”入罪。蔣介石特別明確指示,判刑不得少於十年。其他幾位也分別判刑,而被利用的劉子英則被處十二年刑期。他出獄後寫信向雷震夫人宋英懺悔,說是被特務逼迫說了假話,害了雷公。兩蔣對大人物治罪很多采取的是這個辦法,包括孫立人事件。  再舉一個小人物的例子,胡學古案。胡學古又名胡虛一,是一個中學教員,從湖南逃難而來,本來與國民黨沒有多少瓜葛。但他是殷海光的朋友,有一次,殷海光找到他,說一個退伍軍人讓他在一份文件上簽名,問能不能簽。殷海光是《自由中國》一位比較激進的主筆,也是該刊的台柱,寫的社論和專論常讓國民黨難堪,兩蔣很嫉恨他。雷震案發生時據說也準備將殷海光抓進去,一時找不到罪名。雷震坐牢之後,《自由中國》停止了,殷海光也不沒地方再寫文章了,但跟學生上課的時候還是火力全開,學生很歡迎他,開講座場場爆滿。特務曾經想在殷海光講座的時候找茬,沒有成功,因為以言論入罪會過不了美國這一關,美國不保護他們就維持不下去。他們就設了一個計,讓一位家境不好的退伍軍人李英濤通過聽講座認識殷海光,再去殷海光家裡發牢騷。殷海光一介書生,頭腦復雜而心智簡單,就信以為真,如同遇到知音,一起痛罵國民黨。過了幾天李英濤又來,說他有個“除三害”的計劃,可以有辦法把蔣介石、陳誠、蔣經國三個罪魁禍首幹掉,還拿出一份宣言之類的東西,讓殷海光簽名。這才引起殷海光警惕,找最可靠的朋友胡學古商量。胡學古當即阻止了他,使計謀破產,特務就拿胡學古出氣,將胡學古抓起來,以“叛亂罪”關進陰冷潮濕的黑牢七年,一隻眼睛被弄瞎。  蔣經國主導的特務統治,既顯示國民黨政府的殘暴,又顯示了國民黨政府的虛弱。他不敢直接治殷海光的罪,就拿名不見經傳的胡學古當替罪羊;他不敢直接說雷震是反革命,就用逼出偽證的辦法羅織“包庇罪”的罪名。我用“打手”這個詞形容蔣經國還算比較客氣。前不久香港的《開放雜誌》一篇文章評價蔣經國時,用的“殺手”這個詞。我只說蔣經國是“打手”,其實他真的是殺手。蔣經國在掌握台灣特務組織時,通過明殺、暗殺、監禁等方式迫害了很多人。蔣經國在做“打手”的這個時期,絲毫沒有心軟,他覺得很正當,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維護這個“國家”的最大利益。據後來有關方面的權威統計,白色恐怖時期被錯殺的有5000餘人,被錯關的更是數量巨大。這是台灣的第一個時期。  這一時期雖然蔣經國曾經多次去美國訪問,見證了自由民主制度,也感覺這個制度比較合理,但他認為這不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70年代:蔣經國使台灣經濟起飛政治仍採取高壓  蔣經國在台灣的第二個時期,則開始變得比較正面。進入70年代之後,在蔣介石去世之前,蔣經國已經實際掌握台灣的政治大局。那時候二號人物陳誠已經去世。這個時候,島內外的形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1971年中華人 ​​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美國為了與蘇聯冷戰,開始向中國大陸靠近,向共產黨靠近,這意味著台灣的地位慢慢下降了。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怎麼樣自保,台灣政府怎麼讓老百姓相信這個政府是“合法”的?這個時候就要做好事。簡單的說,要發展台灣的經濟和社會,使民眾感到這個政府可信賴。  這當然不是蔣經國自己突然想出來的,而是一個突然事件刺激了他,讓他慢慢醒悟過來。1970年4月,蔣經國到美國訪問時發生了刺殺事件。刺殺者叫黃文雄,他開槍時喊的口號是“為台灣人報仇”。這次刺殺雖然沒有成功,但深深刺激了蔣經國,他發現要在台灣立足,一定要考慮怎麼樣讓台灣人容得下他,單純暴力壓制只會製造出更多的暴力反抗。所以他要為台灣老百姓做好事,讓台灣人民內心裡接受他。  他首先提拔台灣人當高官,在他提拔的青年才俊中就有後來成為他接班人的李登輝。他形成了這種提拔台灣本地人的風氣,慢慢實現了所謂政權的本土化,實現了國民黨的本土化。這就讓一些台灣人感覺到國民黨是“我們的黨”,中華民國政府是“我們的政府”,產生了這種認同感。蔣經國自己也公開宣稱,“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其次是走親民路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群眾路線,走街串巷。蔣經國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基本上走遍了台灣的每一條巷子。現在台灣的政治人物都喜歡說“走透透”,也是學蔣經國的。蔣經國走到哪裡都是慈祥的,讓人覺得很親近。  第三就是推動“十大建設”,實現台灣經濟轉型。台灣經濟建設其實在蔣介石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從最初的內向型經濟,到發展進口替代性經濟,培育優勢產業,到70年代初走向出口為主的外向型經濟。蔣經國適應這種需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主導經濟轉型,他的大手筆是搞一些影響全局的大工程,比如南北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大型港口、機場、大型鋼廠、石化廠、核電廠等,號稱“十大建設”。這十大建設納入議程的時候,台灣還不富裕,很多人有疑慮,蔣經國說“如果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他乾綱獨斷,力排眾議,堅持推行,用五年時間全面完成。用嚴格的標準看,這十大建設,瑕疵也很多,明顯受到蘇聯計劃經濟中大型工程的影響,也有不計投入產出、長官意志先行的弊端,但總體上說為80年代台灣經濟的飛速發展打下重要基礎。八十年代的時候台灣經濟年增長率保持在13%左右,與大陸改革開放初期旗鼓相當,外匯儲備僅次於日本,人均國民收入達到4700多美元,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而經濟起飛又推進了高等教育普及,牽動了政治與社會的演化。  這就是他第二階段做的事情。第二階段蔣經國的職務從“行政院長”幹到“總統”,是名符其實的掌舵人。這一階段經濟上已經開始活躍了,但在政治上仍然實行高壓和獨裁。這裡有兩個著名的事件,一個是美麗島事件,一個是江南事件。 80年代:蔣經國以自我革命形式充當台灣民主進程第一推手  進入80年代,蔣經國逐漸感到年事已高,身體狀況越來越不佳。蔣經國開始著手安排接班人了。有證據表明,他也想如法炮製,栽培自己的兒子蔣孝武。蔣孝武1976年進入特工部門,開始建構自己的班底,而李登輝雖極受器重卻沒有屬於自己的人馬。這有點類似於當年蔣介石培養陳誠與蔣經國的情況。幾年後,蔣孝武有了黨務、軍情、宣傳等部門工作經驗的完整履歷,社會各界普遍認為蔣經國有要蔣孝武接班的明顯意圖。  “江南事件”的發生弄巧成拙,將蔣經國的接班計劃徹底粉碎。“江南事件”是《蔣經國傳》作者江南遭暗殺的事件。聯邦調查局迅速將偵破結果向新聞界公開,美國《紐約時報》的新聞不僅指出是台灣情治人員所作,並直指蔣孝武難逃干係,使蔣經國父子成為世界輿論的焦點,美國還以停止軍售相威脅。蔣經國先以處分“情報局長”汪希苓等人試圖止損,無 ​​效後被迫將蔣孝武外放新加坡任商務副代表。蔣經國不得已出來表態說:下一屆的“總統”競選蔣家人不會參加,無蔣家接班計劃,蔣家後人此後也將不會從事政治。  那麼,權力究竟交給誰?蔣經國與多數台灣民眾的隔閡仍然沒有消除。雖然表面上和氣,但內心的隔閡仍在。在經濟自由、生活富裕的環境下,這種不滿就呈現為社會反對運動,或者叫民主運動,此起彼伏。台灣的民主運動是從50年代的《自由中國》時期開始,那時是純粹的知識分子運動,“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到70年代就不一樣了,台灣社會力成長起來了,從學生保釣運動開始,台灣民主運動不斷,各種各樣的有反抗性的思想意識都湧了出來,壓住一個,冒出另一個。所以,一個根本的辦法就是開放。  蔣經國思考的正是這個方向。他從南越覆亡和數任韓國獨裁者橫死的下場裡,看到民主政治潮流不可阻擋的趨勢,決定在他生命的最後,邁出歷史的關鍵步伐。雖然蔣經國思想中本來並沒有自由民主的信念,但他是識時務者,他說“我知道我是專制者,但我會是最後一位--我以專制來結束專制。”   1986年3月,蔣經國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組”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9月,蔣經國表示將要解除實行了38年的戒嚴令,開放黨禁,開放報禁。這個信息被流到社會,島內民運人士便迫不及待地在當月集會成立了民主進步黨。雖然違反當時仍有效的戒嚴令,但蔣經國未下令逮捕他們,他對呈報“反動分子名單”的情報人士說:“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麼時候不去用它。”在緊急召開的黨中央應變會上又表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10月蔣經國先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行人,告知台灣“將解除戒嚴、開放組黨”;接著在“雙十節”發表要對歷史、對十億同胞負責的講話,指示修訂“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家安全法”,開啟台灣民主憲政之門。當時國民黨要人紛紛質疑這樣將來可能會失去政權,蔣經國則說:“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世界上沒有鐵打的江山,丟了民心,江山遲早會丟掉;得了民心,丟掉的江山還會回來的。”   在蔣經國去世前,他的最後工作就是在1987年7月15日宣布解除戒嚴,從此民眾可以自由建黨、自由辦報,不再有政治犯,人民不再對政治充滿恐懼。所以連戰在大陸訪問時,對北大學生說了三個“關鍵”--關鍵的人物在關鍵的時候做出關鍵的決定,他說的兩個人一個是台灣推動政治改革的蔣經國,一個是在大陸推動經濟改革的鄧小平。  戒嚴解除,使台灣的民主轉型走出 ​​了第一個歷史性步驟。蔣經國以自我革命的形式充當了台灣民主進程的第一推手。1988年1月13日,這位從“打手”到“舵手”再到“推手”的政治強人病重離逝,但是他開創的政治新局卻在繼續推進。1991年12月,“國民大會代表”全面改選;1996年3月,舉行第一次“總統”民選;2000年3月,民主進步黨贏得大選,實現第一次和平轉移“政權”;2008年3月,痛定思痛的國民黨渡過危機,贏得重新執政。在民主轉型勢不可擋的局勢下,蔣經國最後時期的推手角色,無疑為國民黨留下了後路,也給蔣家留下了後路,蔣經國救了蔣家,也救了國民黨。現在台灣人對蔣家不再仇恨,而且直到現在,每次民調最有貢獻的領導人,蔣經國都穩定的遙遙領先於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當然也大幅領先於他的父親蔣介石。  台灣的民主現在還不是很成熟,我們今天看到的台灣好像還是有點“亂”。但是根據世界民主政治的經驗,在經歷了三四次的輪替之後,政黨、選民都會慢慢的成熟起來。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蔣經國政治生涯帶給我們的思考  最後我們討論一下,蔣經國在台灣的政治歷程到底給我們留下怎樣的思考呢?我想至少可以談三點:  一是“主義”或者叫“社會理論”的適用性的問題。從蔣經國在台灣的政治歷程來看,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面,可以運用不同理論架構。試想一下,蔣經國是不大可能在50年代搞自由、民主的,那個時候就是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土壤。但總是搞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恐怕不行,要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就要積極建設民生這方面的東西。民生問題大體解決了,就要把重點放到人權、人的尊嚴上。很多東方國家在民族主義集權時代都宣稱後面這些“主義”不適用國情,實際上這個判斷未必靠得住。蔣介石抗戰時曾在《中國之命運》一書中說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都不適應中國國情,到目前為止大陸依然在實行共產主義,而轉型後台灣的自由主義也比較順利。所以,作為世界現代文明的各種“主義”,可能不存在嚴重的空間性問題,或者叫“國情”;而只存在時間性問題,也就是“時勢”。  第二是時勢與關鍵人物的關係問題。時勢是誰造就的?古人說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時勢是三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台灣80年代開啟民主轉型的時勢來說,“天”的因素有美國外交政策調整到聯華製蘇,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和對台和平攻勢,韓國和南越獨裁政權的下場等;“地”的因素,主要是台灣民主運動的此起彼伏,“人”的因素則是關鍵人物蔣經國的“十大建設”為標誌的全方位本土建設,創造出一個經濟奇蹟和一個強大中產階級,中產階級又造就了大批熱心社會事務的公民。從“人”的因素,說“豪雄造時勢”也不為錯。  “豪雄”造出足以促成民主轉型的時勢,而這個時勢又反過來使豪雄轉變為“英雄”。什麼叫英雄?英雄是大幅推動歷史向健康方向發展的俊傑,什麼是俊傑?“識時務者為俊傑”。蔣經國成為歷史英雄,絕不是因為他生來就是救世主,而是因為他識時務,與時俱進,以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自我革命。馬英九紀念蔣經國時,有這樣一段評價:“我們可以說經國先生是一位威權時代的開明領袖,他一方面振興經濟、厚植”國力“,一方面親手啟動終結威權時代的政治工程。我們崇敬他,就因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歷練乃至意識形態的局限,務實肆應變局,進而開創新局,在這個意義上,他的身影,不僅不曾褪色,反而歷久彌新。”   識時務者為俊傑,蔣經國因為識時務,不僅使台灣寫出製度性“和平轉移政權”新一頁,而且也挽救了他的黨,漂白了他自己的人生。於公於私,都利潤豐厚。  第三、現在我們大陸也是深層改革的關鍵期,我們普通人能從台灣地區歷史中得到什麼借鑒。  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說,台灣的民主轉型,就中國全體來說,範圍很小,但是意義很大。今天的中國大陸經濟也處在起飛之際,世界各地到處都是“撒錢”的中國遊客。社會運動也相當活躍,無論在網上還是在地上。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大陸已經到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框架內向“高度民主”轉型的時候了。  最近中央提出一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願意做樂觀的解讀。那就是除了繼續堅持社會主義的本來價值,也就是“平等”、“公正”;繼續肯定80年代以來成功轉型的民族主義價值,也就是“富強”、“愛國”;又增加了自由主義的基本價值,如“民主”、“自由”、“法治”;還有可以納入儒家的基本價值,如“文明”、“和諧”、“敬業”、“誠信”、“友善”等。這給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我個人認為,現在重要的不是會不會搞政治體制改革,會不會轉型到民主體制,而是如何創造穩健的社會條件去促成這種轉變。我們現在能夠做的,是深入閱讀,獨立思考,養成健全理性的社會人格,為國家多造一些現代公民。台灣假如沒有多種途徑的公民培育,也就很難有造成體制轉型的條件。  我們公民建設的努力越多,改革的步子將走得越穩,實現的節奏可能越快。我相信我們大陸地區遲早也會走向一個現代民主的結構,並且實現和台灣之間的完全地、自願地、內在地融合與統一。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食藥署記者會 「餿水油,健康風險低」

國內爆發餿水油混充成黑心油事件,兩度爆發油品事件的味全成為眾矢之的;不過,食藥署今天記者會邀集專家分析食用風險時,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蘇正德說,此次油品事件健康風險很低,他認為味全很冤枉,「很衰、躺著也中槍」,「要罵味全,要先知道事實的真相。」
關於餿水油健康風險,蘇正德說,國人每天油脂攝取量約55公克,以這次餿水油量24萬7000公斤,若推估全台一半人口吃到,等於每人吃20公克,以餿水油製造200天計算,一人一天會吃到100毫克、且油不會全部吃進,進到人體約30毫克(不到半茶匙),等於吃到餿水油的數量是總油脂攝取量的千分之一,風險相當低。
提出上述吃強冠油品「風險相當低」數據的蘇正德說,其他專家除非提出吃多少對人體有害,「不然就閉嘴。」
對於外界質疑為何國內食安燈號仍維持綠燈,葉明功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對人體有危害,因此仍維持綠燈,但各界有任何意見,他虛心受教,也認為自己是做對的事情,並希望檢調釐清事實真相。
「味全也是受害者。」蘇正德在記者會上說,因為強冠提出的油品指標數據,比另一家油品指標更好;因此,他替味全喊冤。此外,葉明功昨天明指強冠及味全「罪無可恕」,蘇正德卻說,葉明功的話被前後擷取,並非事實。
葉明功則重申,政府打擊不法絕不手軟,「如果是大公司且是故意、累犯,確實罪無可恕,但必須根據事實證據來判斷」;因此,仍須檢調進一步調查清楚,所以才會要求地方衛生局進一步了解、蒐集資料釐清。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所長楊振昌表示,目前油的檢驗下周一出爐,是否危害人體風險,就能有更科學的證據。
>楊振昌引用香港2012年發生地溝油事件,抽樣102件產品中,黃麴毒素僅七件,且相當微量,79件有苯駢芘,且量很低,都在0.1ppb到10ppb以下。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俄羅斯民歌:Polyushka Polye(草原啊草原)

歌詞意譯: 草原啊草原寬闊的草原啊 疾馳而去的英雄遠古的英雄風吹拂而過穿過綠色的草原 就像是他們的勇者之歌令人懷念的歌 風所留下的是戰爭的榮耀 布滿光榮的道路不斷延向遠方之路 草原啊草原在那遙遠的過去 應該目睹過許多的傷悲與遍地血蹟的事蹟吧 在廣袤的草原,活躍著一支騎兵隊伍,他們在馬背上戰 ​​鬥,在馬背上生活,草原是他們的家鄉,為了保衛家鄉,他們把草原當成了戰場,他們就是勇敢的哥薩克騎兵隊。原曲《草原啊,草原》就是描寫他們的戰鬥生活,歌頌了紅色哥薩克們的驍勇善戰。又名《田野啊,田野》《草原騎兵進行曲》《哥薩克巡邏兵》等,是作曲家列夫·克尼佩爾所作音樂交響詩《共青團戰士史詩》的終曲合唱,由青年詩人維克多·古謝夫作詞,歌曲雄渾大氣,鼓動人心。 這首溶入現代編曲配樂、歌詞略作改動,由俄籍女歌手奧里加·唯塔麗爾雲納·亞克布勒娃(Origa Vitarievuna Yakobureva)深情演繹的《草原啊,草原》,不求雄壯,但求恬靜,輕撫心弦,帶來對過去畫面的回憶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地溝油風暴 味全:肉鬆肉醬下架 知名團購店中鏢 連泡麵都遭殃

黑心業者將餿水油回收再製成劣質食用油賣給高雄強冠公司作為「全統香豬油」,味全晚間聲明,部分肉鬆、肉醬產品採用全統香豬油,將主動下架回收。
味全表示,回收的品項包括味小寶純豬肉酥、味小寶海苔豬肉酥、味全豬肉酥、味全海苔豬肉酥、味小寶極品上豚純肉酥、味小寶極品上豚純肉酥-海苔口味、味小寶臻選純肉鬆禮盒、味全辣味肉醬、味全珍味肉醬、味全瓜仔肉。
味全強調,對國家法規、食品安全及消費者權益均高度重視,對本事件造成不安深感遺憾,若嗣後證實全統香豬油不合法,將對強冠依法追訴。
台灣發生地溝油事件翻版,究竟這些劣質油流向何處,食藥署說還在調查中不公開,不過,來看看哪些店家用過出問題的「全統香豬油」,知名團購蔥油餅店老克明還有高雄一家蛋糕店,全都用過這款劣質油,成了這起事中的第一批受害者。

地溝油,食安,食藥署,老克明,蔥油餅,團購,蛋捲,豬油,泡麵

官網PO影片教大家烹調小撇步,網友最愛的知名團購品牌「老克明蔥油餅」,現在也被點名捲入高雄黑心油風暴。

去年年底棉籽油風暴中,老克明聲明自清,所用的全統香豬油無添加非法添加物與棉籽油,就是這段聲明被懷疑用了全統油,而且還有未爆彈!

食藥署調查,強冠公司二月到八月間,以劣質油、豬油,1:3的比例調製香豬油782噸,恐怕都已流入市面做月餅,最常用香豬油的就屬中式月餅。

地溝油,食安,食藥署,老克明,蔥油餅,團購,蛋捲,豬油,泡麵

別以為只有蛋香還有奶油,再來也是秋節禮品熱門首選蛋捲,也加了豬油來提香,再來還有令人料想不到的,用來炸泡麵的油,也是豬油!

台灣版地溝油愈演愈烈,消費者人心惶惶。

地溝油,食安,食藥署,老克明,蔥油餅,團購,蛋捲,豬油,泡麵

地溝油,食安,食藥署,老克明,蔥油餅,團購,蛋捲,豬油,泡麵

地溝油,食安,食藥署,老克明,蔥油餅,團購,蛋捲,豬油,泡麵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中秋節備料既貴又麻煩 主婦:不烤了

中秋節烤肉節,偏偏今年肉價普遍上揚,一人份烤肉成本約需五百元。新北蘆洲區居民鄭太太說,天氣熱加上食材漲價,張羅又麻煩,今年索性不烤肉了。
買串燒回家或到外面吃燒烤
「打算去外頭買一串串的燒烤回家。」三重區居民黃先生說,自己準備不見得划算,到燒烤攤買回家,也一樣有過節的氣氛。台北市林媽媽則說,東西單樣買還不覺得貴,但一家五口一次烤肉採買費用兩千至三千元跑不掉,不如到外面吃燒烤。
在竹科上班的薛小姐為了省錢,上週末特別在北上返家前先繞到永安漁港買海鮮,一台斤泰國蝦五五○元、三台斤帶殼牡蠣兩百元、五隻小螃蟹二五○元;另買了魷魚、豬肉片、雞腿、雞翅、香腸、玉米、筊白筍等,光是烤肉的食品就花了兩千五百元,一家五口平均一人五百元。她說,今年買什麼都貴,花費約比去年多兩成。
台北市姚姓市民則說,中秋節一年只有一次,當然還是要烤肉,但他忍不住抱怨:「為什麼今年什麼東西都變貴了?」
上週家中才烤肉的謝媽媽表示,黑豬肉及香腸約一斤一四○元,比過年還要貴十元,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她捨棄雞肉及海鮮類等奢華食材,改買平價蔬菜替代,如玉米四根五十元、青椒三個三十元、甜不辣一斤六十元、豆干一斤四十元等,精打細算省荷包,吃起來又健康。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郝柏村:台灣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決定

今(3)日為93軍人節,新中華兒女學會上午舉辦「抗戰勝利紀念研討會」,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新黨主席郁慕明皆受邀出席。針對民進黨黨綱提出的「台灣的前途由台灣2300萬人決定」,郝柏村強調,台灣的前途,從來都不是台灣人決定的,因此,「台灣和中華民國的前途,應由全體中國人、中華民族共同決定」。
對於今天研討會的8年抗戰主題,郝柏村表示,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灣貢獻良多,若8年抗戰時期他們沒有堅守台灣,實行三民主義,民眾難道還有今天的幸福?
同時,郝柏村也反駁民進黨稱「台灣的前途由台灣2300萬人決定」的說法,他指出,從過去甲午戰爭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抗戰勝利後台灣光復等歷史來看,台灣的前途從來都不是台灣人決定的,雖然他不反對民進黨的說法,但「政治是要看實力的」,沒力量,道理再好也沒辦法。
因此,郝柏村認為,台灣的前途,也就是中華民國的前途,應由全體中國人、中華民族共同決定,必須認同中華民國法統,堅持九二共識,才是台灣生存的唯一道路,若是選擇台獨,「絕對是條絕路!」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