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阿里巴巴內鬥殘酷 空降兵集體陣亡

在2006年前後,曾有一大批國際級人才被引入到阿里巴巴集團,但這批非常優秀的「空降兵」卻遭遇「集體陣亡」命運。阿里巴巴內部鬥爭強烈和殘酷之說,也不徑而走。大陸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根本在於中方企業「用人以忠」,而非西方企業「用人以能」的巨大差別。
阿里巴巴當年引進的國際級人才有衛哲(百安居中國區CEO)、吳偉倫(百事可樂中國區CFO)、曾鳴(長江商學院教授)、謝文(和訊網CEO)、崔仁輔(沃爾瑪百貨集團高級副總裁)、黃若(易初蓮花CEO)、武衛(畢馬威華振合夥人)。隨著阿里風光在美上市,這批人卻幾乎都已離開阿里巴巴。
共同創業18羅漢翻身
馬雲對此曾有過沉痛反思。他曾對18位共同創業的同仁(18羅漢)說他們只能做小組經理,而所有的副總裁都得從外面聘任。但這10年來,從外面聘請的人才都走了,反而之前曾懷疑其能力的人,卻成為副總裁或董事。馬雲承認自己用人錯誤,並說相信兩個信條──態度比能力重要;選擇同樣也比能力重要。說穿了就是「用人以忠」。
不過,對於馬雲省思,吳曉波歸納結論是中西方企業用人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別。這個「巨大差別」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用人以忠。吳曉波指出,大陸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專業經理人階層還不成熟,沒有辦法用制度的方式來解決這些「能人」犯錯的可能性,沒有辦法把「能人」控制住,就只能用人以「忠」。
第二,公司發展的階段和制度差異。中國公司目前仍處在高速成長階段,它的風險外延性非常強,也就非常容易出問題。這種情況下,「忠」的元素就會大於「能」的元素。只要你是忠誠的人,我就重用你、培養你,「忠」比「能」更重要。
中國公司的共同難題
第三,東西方文化差異。在中國,一個人沒問題,兩個人成兄弟,三個人成幫派,五個人就只能成兩個團隊,所以有句很流行的話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就變成了一條蟲」。而在阿里內部,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公司政治。
阿里「空降兵集體陣亡」現象,不是阿里所獨有的,在吳曉波看來,這是中國公司的一個普遍現象,更是中國公司真正成為一家國際級公司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